本土化妝品精英企業啟示錄(一)
發布時間:2012.08.10來源:科瑪新聞瀏覽次數:4004發布者:科瑪信息部
一、如何對“老”企業做系統化的診脈?
什么是系統化診脈?簡而言之,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,凡事須追根溯源,著眼一個企業的經營管理體系是否系統化,團隊作業是否規范,運營機制是否優化,經營生產力是否具有競爭力,與企業的“老”少無關。不管是五個環節還是五十個環節,企業的事都是人做的,人的因素是企業所有問題的根源所在?!袄稀逼髽I也罷新企業也罷,企業與企業之間的差異,顯然是“人”的差異。從這個根本上入手,應是系統化診脈企業的基點。
人的差異差在哪兒?
企業有大有小,人卻只有兩類:一類是經營者一類是所有者。用大白話說,一類是伙計一類是老板。在這個地球上的經濟領域里找不出第三者來。換言之,整個世界的經濟動力無不是靠這二者承擔運行的。那么,二者之間誰為重?有句關于企業經營管理的格言幫著伙計們說話:企業之間的差距其實是老板之間的差距。雜家覺得此話有理,但也有厘清的必要。首先要審視企業之間的差距表現在哪里,再看老板與之有何關系,如此厘清企業之間的差距之所在,才能相對比較客觀。
如何審視化妝品企業之間的差距?
化妝品行業里流行一個約定俗成的共識:“一切都是透明的”。這話除了針對行業內普遍存在的彼此復制行為之外,就以產品本身而論,化妝品原本就是個從內到外都必須依賴“應用技術”得以成型的商品——再好的膏體,配方中的原料是原料商生產的。所謂的“技術成果”,實質上是原料配置的成果;所謂產品品質的升級必須依賴產品原料的升級而升級,糙米你熬不出八寶粥來。其次,再靚的包裝、容器和彩盒都是包裝商生產的。所謂的“開發”,不外乎是包裝設計師匠心修飾的結果。取人之長補己之短,人賣一張嘴,貨賣一張皮。這是“創新”的基本出處。由此不難看到:“應用技術”是化妝品產業的基本屬性。所謂“透明”,是指企業的生產經營基礎硬件普遍是類同的。因而完全可以說,無論是G8還是G800,產品技術之間不是難題;商品包裝之間不是難題;功能賣點之間不是難題;銷售政策之間不是難題。有錢的建廠沒錢的OEM加工,只要街上有賣的店里有擺的,不管外面帶來的還是朋友贈送的,只要想做它,基本不存在問題。
綜上可見,在企業的生產經營基礎硬件系統上,“老”企業與G8、G20一線品牌之間,確實不存在高不可及的差距。近5年間的產業大跨界現象足以印證——洗滌品牌廠家找來小瓶子照樣做護膚品,美容院產品換個包裝照樣征戰日化線,普通的SOD蜜改換個面孔說話就成了“藥妝”,代理商和終端店家編個品牌故事OEM加工照樣做得有模有樣。所以企業之間的差距不在基礎硬件上,是化妝品產業的特有屬性。
那么,基礎硬件差距不大的企業之間,出現經營業績差異如此之大,問題出在哪里?
在與工作室交往的企業中,有個曾被N位老板問過N次的問題:“你們顧問過的幾家G8品牌都是怎么做的?”對燈起誓,這實在是個不知如何作答的問話。
所謂本土G8,乃指本土一線品牌的領軍企業。在《論本土化妝品一線品牌“中場轉彎”之怪現象》一文中雜家曾指出:一線品牌是以品牌當下的市場業績規模而論的。然而品牌的業績不是一成不變的,今天你是一線,明天你未必還是一線,于是一線品牌就附加了“現在時”的含義。所謂“現在時”,意味著即便是G8品牌之間也會隨時有上有下,說穿了,走得遠的是精英G8,走不遠的只能是“曾經G8”而已,唯一能印證的只有時間。因此著眼G8/G20,是相對于“老”企業而言的,尤其是前10年沒靠前、后10年依然在靠后的“老”企業,在你前后見證了兩代G8品牌崛起的基礎上頻頻此問,實話實說,也真難為對方的莫衷一是。
其實不妨不話說亮了,熟悉行業語言的業界朋友大多會體味到老板們所問的“做”,多是“老”企業的特殊語匯,其中的含義既不包括你所分析的什么五個環節六個環節,也不隱含著“程門立雪”“鑿壁偷光”的勵精圖治情懷;而是相信這其中必定存在著什么點石成金的“妙術”。面對這樣的交流“需求”,你不得不承認格言之所以流行,總是有它存在的道理:從人的問題上著眼,企業之間的差距確實是老板之間的差距。
上一篇:本土化妝品精英企業啟示錄(二)
下一篇:美麗傳說:旺是主題,也是祝福!